通创知识库

加强城市功能建设研究强化物流功能

2014-03-24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杭州日报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杭州应有多个物流集散中心

  杭州“十二五”发展应当十分重视“物流”。从杭州城市发展的历史来看,在这方面素来是很有特色的。

  历史文化名城杭州,不仅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,也是屈指可数的经济繁荣城市。一千多年前,著名诗人柳永在脍炙人口的《望海潮》开头就说:“东南形胜,三吴都会,钱塘自古繁华……”这个“自古”,可以上溯到隋建杭州城以来,隋开皇十一年(公元591年),将山中小县钱唐县移至柳浦西(今杭州江干一带)改称杭州,奠定了城市左江(钱塘江)右湖(西湖)的格局,接着(公元610年)凿通京杭大运河,杭州经济飞跃发展,运河上船樯二十里,市内商铺三万家,成了全国对外通商的三大商埠之一(另两处是扬州、广州)。

  南宋时,杭州是京都,经济文化高度发达,从御街(现中山南路)出朝天门(鼓楼)一条商业街(老百姓称天街)往北直达武林门,通宵达旦,昼夜营业。其间有不少物流(货物集散)中心,著名的有南面鼓楼附近的“榷货务”和北面武林门附近的“北关夜市”。“榷货务”相当于现代的“专卖局”,南宋时在鼓楼东面的金钗袋巷设有榷货务部茶场、杂货场、杂买务,其位置东临钱塘江,西临朝天门通皇宫大内,是专卖与流通的极好场所。宫廷需用品,都来此采购。“北关夜市”是当时“钱塘八景”之一,武林门也称北关门,随着商业的发达和航海技术的进步,海外贸易日趋繁荣,船舶货物集散都在这一带,当时的“市舶务”就设在这里,自梅家桥(现梅登高桥一带)至白洋湖周围一大片湖泊地带,建有塌房(即堆栈、仓库)数十所,屋数千间,这些“塌房”四面皆水,既防火又防盗,货物集散十分便利。装卸操作昼夜不息,尤其是夜晚,灯火通明,人声鼎沸,蔚为大观。当年诗人陆游寓居在城内砖街巷(即今孩儿巷),在《夜归砖街巷》诗中说:“疾驰沿河堤……寒犬吠荆扉,寒鹊起丛竹,市声自北来,始觉非林谷。”可见北关门外的“市声”何等热闹。

  在城市发展中,杭州市区有许多街巷是以“物流”的“市”命名的,一直沿用至今,如米市巷、马市街、布市巷、羊市街、皮市巷、菜市桥……等等。如今虽然已没有了当年的市场,但它们的名字可使人想起当年在这里货物集散的繁华场面。

  按“十二五”发展规划,经济结构优化,“物流”也必须发展并具有鲜明的特色,从“人民生活更加殷富”、“生活品质之城”,以及世界大都会、风景旅游的需要来看,都应该发展各种类型的货物集散中心和特色产业(商业)。

  杭州现在有一条全国闻名的“女装街”(武林路),认真考究起来,这还是集市型的商业街,说不上有品牌的特色商店。市面上有一个时髦名称“旗舰店”,按名称,所谓“旗舰店”,无论是规模和品质,都应是这个行业(产业)的带头者,甚至能够主导全局。但真正能起到“旗舰”作用的并不多见。杭州应继承发扬优良历史,创建新时代的光辉:营造多种多样的特色商业街,有多个真正的“旗舰”或者叫“中心”,让杭州的品牌产品(商品)在这里集散。更要创新,创造出众多的与时代同步的“金字招牌”。不仅要杭州消费者认定这些招牌,还要成为国内外旅游者认定或是必到的。曾听去巴黎旅游的人说,去那里的人必到一家叫“老佛爷”的百货商店。那么,杭州为什么不能也有一家乃至数家外来者必到的商场呢。

  在风景旅游区,因地制宜的物产集散,不仅能吸引旅游者,更能繁荣经济。西溪蒋村原有一个水产集散地和商业街,在讨论规划方案时笔者曾建议:经营好这处杭州有名的“渔码头”,把一条商业街打造成集散四乡特产的特色街。早晨,在外地游客还未到来时,让杭州百姓去那里自由交易。水路,对四乡农民、渔民应不设障碍,载货的小船可自由靠岸。当时提出两句话:杭州居民放进来,四乡农民自由来。岂不是一片繁荣景象。

 (作者:杭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)